課程特色

課程特色

 

 

校本課發展重點:

1.

強化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及自我反思能力,營造自主學習氛圍

 

學生能善用不同的思維策略,掌握有效的思考法。強化其高層次思維和解難能力,並能展現創意。

營造自主學習氛圍,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獨立學習的能力,促進自主學習,並培養各種共通能力,照顧學生多樣性。

 

2.

培養學生自信和欣賞自己的能力

 

推行「一生一體一藝計劃」、「服務學習」和「好學生星級獎勵計劃」等全方位學習活動。透過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全方位學習活動,讓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做到: 訂立目標、建立自信、敢於嘗試、積極面對及具正面的態度,並能使之成為習慣。

 

3.

推展STEAM教育

 

豐富學習經歷,設計及安排不同學習領域或跨學科的學習活動,加強學生在科學、科技、數學及藝術教育之間的協調和協作,讓學生建立知識基礎,深化學習策略,提升學習興趣,並透過「動手」參與,強化學生的綜合應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、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 

4.

從閱讀中學習

 

推行「圖書協作計劃」、「e閱讀計劃」、「網上閱讀計劃」、「篇篇流螢網上閱讀計劃」,提供多元化閱讀資源協助學生學習,並推動跨課程閱讀,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。此外,鼓勵家長參與校內及校外之閱讀計劃和活動,例如:故事爸媽、親子閱讀計劃等,協助建立良好的閱讀文化。

 

5.

專題研習

 

透過多樣化的跨學科研習活動,例如專家講座、專題討論、實地考察、腦圖製作等,引起學生對有關題目的關注和認識;學生需要運用其處理資訊的能力,包括搜集、檢視和選取資料、分析和整合資料,利用不同的媒體或形式分享成果,並對整個研習作反思和總結。藉此幫助學生建構知識、發展共通能力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。

 

6.

照顧學生的多樣性

 

 

 

本校以「全校參與」政策為本,重視及早識別的重要性,實施不同層次的學與教策略,善用分層課業,照顧不同需要的學生。

提供多元化的校本資優課程,幫助學生發揮個人潛能,啟發高層次思維、創造力、個人與社交能力。課程包括全班式、抽離式及校外支援三個層次,以照顧學生在不同範疇的需要,例如:奧數精英培訓、領袖大使、藝術課程、科技教育課程、創意思維訓練等。

根據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課程和評估調適,安排輔導及啟迪課程,以小組及互動學習模式,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。

 

7.

促進學習的評估

 

在不同學習領域中加入多元化的評估模式如學生自評、互評或家長評估等,紀錄學生進程和給予回饋,邁向「作為學習的評估」,反思並改善學習。中文科、英文科及數學科善用評估數據檢視和分析學生表現,從而作出適切的跟進策略。

 

8.

「幼小」及「中小」課程銜接

 

舉辦「小一生活體驗學習活動」、常識科「開開心心遊校園」、小組學習策略、課程及默書調適、「關懷大使」哥哥姐姐計劃、家長午膳及參觀支援、親子活動及家長會等,協助小一學生在學習、自理及社交上的適應。

舉辦小六「教育營」、「升中生活學習工作坊」、參觀中學及家長會等,讓學生以正面的態度迎接中學生活及減輕升中的疑慮。此外,配合中學課程的銜接,中文科加入古典文學,英文科文法增潤課程和加強說話表達技巧,數學科加入英文數學課程和增潤課題,常識科加強研習、思維策略及探究能力,為中一學習作好準備。